马邑起义前的朔州形势

  • 发布时间: 2017-05-18
  • 作者: 暂无
  • 阅读次数: 303

马邑自古就是一个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骚扰的重镇,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北周武帝灭齐后,在太原设置并州总管府的同时,在马邑亦设立了朔州总管府。隋炀帝即位后,废天下总管府建置,并改州为郡,朔州改称为马邑郡。

据《隋书•地理志》载:马邑郡,治善阳。旧置朔州,开皇初置总管府,大业初废,统县四:

善阳,后齐置县曰招远,郡曰广安。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县改曰善阳,置代郡,寻曰马邑。又有后魏桑干郡,后齐以置朔州及广宁郡(据考,桑干郡应在朔城区西影寺村东,朔州应在马邑即今朔城区,广宁应在桑干郡,即西影寺村东)。后周郡废,大业初州废。

神武,后魏置神武郡(据考,后魏神武郡应在今内蒙古清河县附近),后齐改曰太平(据考,神武郡在此之设置,应在北齐高洋破柔然取陉北之后),后周罢郡。有桑干水。据考,隋之神武县是在今朔城区之神武村。

云内,后魏立平齐郡,寻废。后齐改曰太平县,后周改曰云中,开皇初改曰云内。有后魏都,置司州。据考,云内县在今大同市西北15公里,或曰口泉附近。

开阳,旧曰长宁,后齐置齐德、长宁二郡。后周废齐德郡。开皇初郡废,十九年县改曰开阳。据考,开阳在今朔城区西南神池县附近。

其时,马邑郡之境域,南起宁武,北至丰镇,西起五寨、偏关,东至蔚州。恒安镇(今大同市)也隶属于马邑郡之云内县。四县共计4674户,每户5.17人计,折合24164人。与其他各郡比较,马邑郡人口是很少的。

当时,马邑郡是隋朝北边国防线上的一个重要地方,隋炀帝曾三次巡幸北部边塞。

第一次北巡,是于大业三年(607)四月底出发,所率六宫及百官家属,在禁卫军的护卫下,旌旗千里,浩浩荡荡,入山西到雁门(今代县),太守丘和主动进献精馔美食,炀帝大喜,当即擢任其为博陵太守。至马邑(今朔城区),太守杨廓无所贡献,炀帝就罢了他的官,让他到博陵去向丘和学习为官之道。六月,炀帝一行到达榆林郡(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八月,炀帝在入塞南返途中,又路经朔州、入楼烦关到太原。下诏营建晋阳宫,然后回到东都。

第二次北巡,是于大业四年(608)三月,炀帝车驾冉次出塞,其庞大的队伍出雁门、经朔州,再出杀虎口,幸五原(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巡长城。同时下诏在楼烦营建汾阳宫(楼烦在今静乐县境,汾阳宫在今宁武县境管涔山)。八月,炀帝在“亲祠恒岳”之后,南下汾阳宫围猎。

第三次北巡,是于大业十一年(615)三月,大队人马先到汾阳宫居住了5个月,到八月,才出巡北塞,其本意是对突厥进行威慑,使其不再支持北方的反隋武装势力,而突厥此时不但停止朝贡,断绝对隋的臣属关系,而且敢于同隋朝公开对抗。

本来,突厥与隋朝长期和睦相处,启民死后,其子始毕可汗继位,“部众渐盛”。隋对突厥一贯采取分化瓦解之策。炀帝第三次出巡前,大臣裴矩提出分化离间突厥的连环之策:先是建议炀帝嫁宗女与始毕之弟叱吉设,并拜其为“南面可汗”,以离间其兄弟,但叱吉设不敢受,始毕闻而怨恨。进而裴矩又提出,“突厥本淳易可离间,但由其内多有群胡,尽皆桀黠,教导之耳”,因此,只要除掉那班为可汗出谋划策的“群胡”,自可收离间之效。于是选择了“尤多奸计,幸于始毕”的心腹谋臣史蜀胡悉“诱杀之”:假托马邑举办盛大互市交易,“天子大出珍物”,“若有来者,即得好物”,贪婪的胡悉信以为真,遂背着始毕“率其部众,尽驱六畜,星驰争进”赶来,被隋伏兵“诱而斩之”马邑(今朔城区)城下,然后诬称胡悉“背叛,我当共杀”,以此“招报始毕”,“始毕亦知其状,由是不朝”(《隋书•裴矩传》)。于是始毕加深了对隋的仇恨。

隋炀帝一行刚入雁门,始毕得知这一军事情报后,立即率数十万骑风驰电掣而至。此即历史上有名的“雁门之变”。炀帝在雁门(故治在今代县)被围了长达32天之久,抱着他的9岁小儿子赵王杨杲昼夜号啕大哭,把双眼都哭肿了。几乎成了始毕之俘虏。始毕解围走后,炀帝派人出关侦探,山谷皆空,无胡马,乃派二千骑追蹑,至马邑,获得突厥老弱二千余人而还。炀帝由太原返回东都洛阳。

炀帝回洛阳后,不思悔改,骄奢依旧。依然坚持南下江都巡游。在他南下江都时,命镇守太原的李渊率兵北上,与马邑太守王仁恭一起抵抗突厥。李渊到马邑后,与王仁恭共击突厥。取得几次胜利后,突厥不再轻易南下了。李渊撤离马邑后,王仁恭孤立无援,屡为突厥所败。炀帝在江都闻讯后大怒,遣使至马邑,要将王仁恭斩首,并要锁系李渊到江都治罪。此事虽未实行,但却导致了王仁恭威信扫地,李渊决意反隋。

马邑的老百姓,继续在王仁恭的统治下,一方面遭受突厥铁蹄的蹂躏,一方面又遇灾荒“死人相枕于野”。于是刘武周领导的马邑起义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