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 发布时间: 2016-03-04
  • 作者: 暂无
  • 阅读次数: 33

民歌

朔州地区民歌较为丰富,且历史悠久。千百年来,民间传唱着众多的民歌,一般以反映劳动生活和爱情生活居多。主要有《光棍哭妻》、《卖扁食》、《种洋烟》、《小寡妇上坟》等。民歌数量最多的要数应县,其中《挑女婿》、《盼儿郎》、《卷席片》等被《山西民间歌曲选集》收录。

民乐

民乐演奏分鼓班音乐与道士音乐两种。

鼓班音乐,主要为民间婚丧嫁娶服务,近年来也用于喜庆节日助兴或为元宵节文艺节目伴奏。一般由八人至十人组成,他们多是以农兼艺,平时务劳,有“门事”时临时组班。鼓乐演奏的乐器以唢呐、管子为主,配以大板胡、笛子、笙、二胡、小三弦、大胡、长号等。打击乐器有大小鼓、大小锣、镲、鼓板等。吹奏的传统曲目有《大得胜》、《将军令》、《出对子》、《苦伶仃》、《哭皇天》、《刮黄风》等,也演奏一些地方戏曲如晋剧、秧歌、耍孩儿、二人台等,近年又吸收了一些流行歌曲和电视电影中的插曲,充实了演奏内容,富有时代感,深受群众喜爱。

道士音乐也是朔州地区流行的民间音乐形式之一。它传入朔州境内的时间很久远,过去专门为祭神、消灾、祈福等迷信活动演奏,后发展为专门替民间丧葬做“游莲”、“判湖”、“作道场”、“生夜口”诵经等法事。虽然活动内容具有明显的迷信活动,但其音乐质朴、节奏流畅,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道士音乐乐器有管子、笛子、笙、手鼓、锣、铙、钹、木鱼、磬儿、手铃等,以吹奏管子为主旋律,笛、笙为主要伴奏乐器。演奏的曲牌有《光明赞》、《经赞》、《灯赞》、《小儿门》、《天开府》、《劝金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