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俗

  • 发布时间: 2016-03-04
  • 作者: 暂无
  • 阅读次数: 18

农俗是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的习惯和做法。朔州六区县地理位置不同,气温差异较大。因而各地在安排一年的农事时,时间不一致,最多相差一个节气。但或迟或早,大致依二十四节气,适时地安排春种、夏锄、秋收、冬储。

春季

立春后,一般到了正月,人们过春节,闹红火,庆祝节日。雨水过后,开始翻粪、平田整地,制定种植计划。惊蛰,编磨芋、滤粪、送粪、弹牛、耕耙地。春分时,开始种麦子、菠菜、韭菜,调换良种,放水汇地。清明,种大麦、小麦、小豆,植树,栽茄子、辣椒等秧苗,种小白菜、小萝卜等。谷雨后,种夏莜麦、扁豆、野豌豆、豌豆、蚕豆、玉米、高粱、葫麻等农作物。

夏季

立夏之后,种谷子、黍子、秋莜麦、胡萝卜、山药等大秋作物,有“立夏乱分籽”的谚语。小满,种黑豆、黄豆、瓜,栽圆白菜。芒种,种青莜麦,补种荞麦、小糜黍,一年的春种基本扫尾,开始锄田。抽空做泥工、修防洪工程。夏至,表示盛夏来临,以锄田为主,还可补种小日期庄稼。小暑,耧苗,夏浇保苗。大暑,收春小麦,种蔓菁、芥菜。

秋季

立秋后,打草、收豌豆、扁豆、蚕豆、打场。处暑,收葫麻,收夏莜麦,秋耕。白露后,割莜麦,碾场。秋分后,收割谷子、高粱、玉米、黄豆、黑豆、黍子、荞麦、山药,耕地。寒露,起甜菜、萝卜,耕地,植树,碾场。霜降,起葱,耕地,碾场,打地埂。

冬季

立冬后,还可耕地,储白菜、土豆、萝卜,磨山药粉,腌菜,炸油等。小雪后,宰羊,积肥。大雪后,宰猪。在冬季,农民基本上不从事农活,一般抽空搞些副业。

农民除种植习俗外,还有养殖、植树等生产习俗。朔州人讲究在不同的地方种植不同的树种。杨树、松树、槐树一般习惯植在路旁、地边,形成林阴道。柳树多被栽到水边、湖旁。榆树随处都有,有的地方庭院忌栽,怕生下的子女是榆木疙瘩。庭院栽树都有讲究,有“前榆、后柳、中夹杨”之说,一般多栽杨树、果树。杨树有上扬之意,以示光景一年比一年强。庭院一般不栽松柏、柳树、槐树。

朔州畜牧业多以农业为中心。饲养牛、马、骡、驴为使役;养猪、羊、鸡、兔为积肥、出卖和吃食。民间饲养牲畜多在庭院两侧盖圈,称圈养。马、牛、驴、羊可野外放牧,猪、鸡、兔一般家里喂食,羊也可家里喂,称“站羊”。

朔州各地流传不少养畜谚语,如“马无夜草不肥”、“马、驴、骡不守空槽”、“牛不吃脏草,马不饮脏水”、“母畜多加草料,幼畜不驾重套”、“铡短草、筛净土,料要磨碎水泡足”、“二寸过三刀,没料也上膘”、“渴不急饮,饿不急喂”、“饱不加鞭,饥不上套”、“牲口下了套,不忘溜溜道”等,从不同角度表述了饲养牲畜的经验。

人们在长期的养畜用畜过程中,对牲畜习性有了了解。有“懒驴上磨屎尿多”、“驴儿真怪,骑着要比牵着快”等俗语。对于相牛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狮子头、老虎嘴、兔子眼、顺风耳、木碗蹄、前肢如柱、后肢似弓、浑身枣红”、“先看四个蹄,后看一张皮”、“前腿小开门,后腿大开门,蹄大圆硬又要深,四个蹄缝夹住针”等。牲畜出生时间很重要,民谚有“三月的驴,四月的马,五月的牛犊不用打”之说。对牲畜的年龄识别都有较丰富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