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越口之战

  • 发布时间: 2016-03-04
  • 作者: 暂无
  • 阅读次数: 30

应县南部多为山区,是恒山山脉中部的延伸部分,山势雄伟险峻,自东向西有北楼、大石、小石、茹越、马岚五大隘口,隘口险要,是理想的用兵之地。茹越口,位于应县城南茹越山下,茹越村南,距县城20公里。该口两侧山高,峪道平缓,是军事要道,为古代雁门十八隘之一。抗战初,国民党军队抗击日军侵略的茹越口之战就发生在这里。

民国二十六年(19377月,日军大举侵华。在所谓一个月拿下山西,三个月灭亡全中国的狂妄计划下,日军以强大的攻势,突破国民党军队的一道道防线,把侵略战火很快从平、津、冀、察、绥烧到晋北。820日,阎锡山受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指挥山西、绥远、察哈尔的部队进行抗战。9月,阎锡山组织大同会战计划破产后,又积极部署内长城防线作战(也称平型关会战),将兵力布防在内长城平型关、茹越口、雁门关、阳方口一线。其中雁门关方面,包括茹越口和阳方口,由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指挥,第三十四军防守北楼口、大小石口和茹越口,骑兵第一军置于神池、朔县,担任侧翼警戒。从921日日军进攻平型关右翼阵地算起,阎锡山不断调整部署,由关内而关外组织抗敌,战斗逾八九日,致敌始终不能越关。27日,日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得知第五师团在平型关的进攻受挫,其独立混成第二、第十五旅团东进增援,向内长城交通要隘茹越口发起进攻。茹越口守军是第三十四军第二Ο三旅,该旅第四二七团和第四Ο六团分守茹越口左右翼,第四Ο五团为预备队。旅长梁鉴堂在作战动员会上对全旅官兵说:此次抗战系民族战争,人人要抱必胜信念,不成功,便成仁,必须死守国土,以尽军人之天职。日军来势凶猛,以步、炮、空协同进攻,以伪蒙军在前冲锋,打头阵。中国守军奋起反击,坚决抵抗。但在日军优势兵力、火力攻击下,第四Ο六团阵地首先被突破,预备队第四Ο五团前去支援。28日,旅长梁鉴堂率参谋、副官到第一线指挥督战,不幸中弹殉国。第二Ο三旅官兵义愤填膺,拼死猛攻,战至下午,伤亡已达三分之二。阎锡山令独立第二旅驰援,中途遭日军阻击,损失一个团兵力而止。守军虽力战死守,无奈寡不敌众,旅长以下1400多人血洒关隘,茹越口失守。

茹越口是恒山与雁门山的连接部,也是晋军与中央军刘茂恩军的结合部,内长城的交通要冲。但阎锡山认定日军主攻方向是平型关,几乎倾全力置于平型关方面,致使茹越口疏于防务,仅以梁鉴堂二Ο三旅驻守,并无纵深配置。日军攻占茹越口后,继续推进,占领繁峙城。此时,如果能够调集雁门山、恒山的强大部队展开夹击,还是有望能扭转局面的。但阎锡山已经失去了信心,否决了部属提出的或围攻茹越口、繁峙,消灭平型关外之敌;或坚守平型关阵地,夹击繁峙之敌两个方案,从而失去良机。930日,日军又占领了代县,平型关后路被日军截断。在内长城线以北,日军独立混成第一旅团又侵占了山阴、平鲁、朔县等地。于是,阎锡山决定放弃内长城线上的平型关和雁门关,命令全线撤退。

在平型关、茹越口至阳方口的防线上,阎锡山预先构筑有防御工事,又在各关隘布置兵力扼守,积极抗战,但最终也未能抵挡住日军的进攻。茹越口失守,日军进入关南,山西局势更加严峻。究其原因,客观上敌强我弱,敌我力量悬殊。毛泽东指出:日本是一个强的帝国主义国家,它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在东方是第一等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依然是一个弱国,无论在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各方面都显得不如敌人。主观上,国民党不敢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防御的片面抗战路线是导致茹越口失守的根本原因。而阎锡山在军事部署、指挥上的失误也是不可否认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