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义

  • 发布时间: 2016-03-04
  • 作者: 暂无
  • 阅读次数: 27

王安义(1875——1938),右玉县杀虎口人。出生在一个名门望族之家。幼年读书,青壮年时策马驭车奔波于晋绥一带。广泛的社会阅历使他目睹了清王朝的腐败和军阀割据的残酷,养成了嫉恶如仇、解囊济人的品格,被尊为地方开明绅士。

民国十九年(1930),右玉县县长石均(石炳文)欺上压下,搜刮民财,自制衡器,愚弄百姓。王安义决心扳倒这个贪官。他联络本县诸绅士,佯醉砸“官斛”引事端,当场校对,揭穿其不法行为。尔后状告石均贪赃枉法之罪行,几经周折,终于为右玉除去一害。同年秋,在右玉县府大堂口立石碑一幢,撰文备述其事以戒后人。此事后来被传为佳话。

民国二十六年(1937)九月,日寇侵占了杀虎口。十一月牺盟会特派员傅生麟、一二Ο师警备六团组织股股长贾丕谟到杀虎口组织抗日,亲自上门与王安义面谈抗日之事。王先生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乃自古明训,杀虎口民情纯朴,爱国者不乏其人,我将尽力为之。”随后他出任右玉县三区抗救会主任。在他的影响和教育下,杀虎口不少热血青年参加了七支队、动委会和警备六团。同时,他四处奔波为抗日筹集武器和给养。

民国二十七年(1938)一月八日,日寇二次侵占右玉县。王安义随和右清县委、右玉动委会撤到西山。腊月间又把唯一在身边的孙子王国英带出来加入了抗日队伍。

是年六月上旬,右玉动委会机关和七支队转战到右玉南山一 带,行军到千井村附近的王老洼沟时,被敌人包围。天上敌机轰炸,地面枪弹扫射。在这场血战中,王安义腿部连中二弹,流血过多,已不能突围。他喘息着对战友赵银骡和孙子王国英说:“我出不去了,你们快走,只要有一口气,就要突出去,千万不能落到敌人手里……”话还没说完,又有两颗罪恶的子弹射入老人的胸膛。这位年过花甲,一世刚正不阿,颇有名望的绅士,就这样壮烈牺牲在抗日战场上。

王安义牺牲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