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郡

  • 发布时间: 2016-03-04
  • 作者: 暂无
  • 阅读次数: 21

吴郡(1908——1941),字汉臣,山阴县张庄乡泉子沟村人。抗日战争开始后,他就读的太原川至医专停办,辍学回家。

民国二十六年(1937)九月,山阴沦陷于日军铁蹄之下,吴郡深感耻辱,决心抗日救国。民国二十七年(1938)四月,中共在应县、山阴一带成立了应山抗日联合政府。吴郡看到真正为国效力的机会已到,便联络了五位青年主动参加了联合政府的各项抗日工作。不久,因混进抗日阵营的政府警卫队队长叛变,勾结日伪军大肆进攻我联合政府,为了保存力量,政府决定机关精简南迁,吴郡奉命回家待命,到民国二十八年(1939)春,吴郡一直未能得到政府的通知,便主动到代县胡家滩找到了抗日民主县长孟雄壁,被任命为五区副区长。

民国二十九年(1940)七月,中共山阴县委成立后,吴郡任山阴四区区长,不久,由张竞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四区区域是日伪在山阴的“确保治安区”。敌人在这个区内的新广武,马营庄建立了警察署,并派重兵把守,防范极严。吴郡利用熟悉当地地理、社会情况和联系广泛等有利条件,深入敌占区,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工作,努力扩大党的影响,孤立和打击敌人。先后在敌人眼皮底下的泉子沟、南周庄和南辛庄等地建立了可靠的堡垒户。在堡垒户里的骨干分子中发展了李世仁、苏利仁、王步才等多名党员,成立了山阴县四区农村第一个党支部。为进一步扩大抗日爱国统一战线。他动员当地八十多位有知识、有威信的人加入了救国会,仅一年时间,发展了抗日救国会会员三百多人。吴郡担任治保主任和除奸组长后,与敌人的破坏活动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的本家哥哥吴秀父子,勾结敌人危害革命,吴郡大义灭亲,配合人民政府果断地镇压了吴秀父子人。敌人对此极为震惊,宣称:“谁捉住吴郡,奖赏大洋五千元。”

民国三十年(1941)十一月十九日,吴郡乘敌伪马营庄警察署长到岱岳开会之机,率领区小队偷袭了警察署。经过激战,缴获敌步枪四十五支、轻机枪一挺、子弹三千余发,取得了当时山阴武装斗争的第一个大胜利。事后,驻岱岳镇敌人连夜出动三百余人进行报复。吴郡在掩护战友的突围中,英勇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