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宫寺释迦塔

  • 发布时间: 2016-03-03
  • 作者: 暂无
  • 阅读次数: 423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县城内西北隅,俗称应县木塔。它是我国现存最古老、保护最完整、形体最高大、结构最精巧、外观最壮丽、轮廓最优美的木塔建筑,其建筑奇巧、规模宏丽,堪称中国第一,世界无双。

关于木塔建筑年代,历史记载极为贫乏。过去,直接可靠的记载有两种:一说该塔建于后晋天福年间,辽清宁二年重修(《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一零八);一说该塔系辽清宁二年田和尚奉敕募建,金明昌六年增修益完(明田蕙纂《应县志》)。近年考古学者张畅耕同志经多方考证,判定该塔为辽(当时国号称契丹)兴宗重熙十六年动工兴建,前后历时十年,清宁二年(1056)建成。如据此说,该塔到2006年,已历经了950个春秋。

木塔雄伟壮丽,总高67.3米,底层直径30.27米,比北京北海白塔高31.41米,比西安大雁塔高3.31米,比意大利比萨斜塔高12.81米。塔呈平面八角形。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暗层,实际共九层。塔基为石砌两层,高4米多,上层的台阶和月台的各角都有角石,每一角石都雕刻有一头石狮子,象征辽代建筑。下层为四方形,上层依塔作八角形。塔身为楼阁式,全部用木料构造。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二十四根柱子,内有八根柱子。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使整个建筑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木塔底层较高,周设围廊,底层内外两槽柱之间为后人所砌2.62.8米厚的土墙,用以稳固立柱,坚实基层。各层间矮柱,置成平座。各层檐柱均较下层向内收缩,给人一种既稳重又内敛的轮廓美感。

塔身底层南、北各开一门。二层以上周设平座栏杆,游人可凭栏远眺。每层装有木质阶梯,逐级攀登,可达于顶。二层至五层,每层有四门,均设木隔扇,光线充足,玲珑悦目。出门凭栏远眺,塞北山河尽收眼底,且每登高一层,景色为之一变。

塔内各层均塑佛像。第一层为释迦牟尼巨型像,高8米,面目端正,神态怡然;第二层坛座方形,塑一佛、两菩萨和两身胁侍;第三层坛座八角形,塑四方佛;第四层塑释迦牟尼和阿难、迦叶、文殊、普贤,两位菩萨骑乘的象、狮,有浓郁的辽塑特色。第五层正中为毗卢舍那如来佛,周围八大菩萨分坐八方。远看,主像簇拥,颇具整体美;近看,衣饰、眉目、线条、韵味,各不相同。各佛像雕塑精细,各具情态,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可惜“文革”中多有破坏。

塔顶作八角攒尖式,上立铁刹,制作十分精细,与塔身形体十分协调,使塔显得更加壮观。

木塔每层檐下,各角都装有风铃,和风吹动,叮咚作响,给人一种静中有动的和谐之感。

塔的外檐下,悬挂了众多历史名家的牌匾和对联,可谓是书法艺术的荟萃,也是研究木塔历史的珍贵资料。其中有两块牌匾,分别是明代两个皇帝“驻跸”、“临幸”时御笔亲书。一是明成祖朱棣北征时题的“峻极神工”四字,置于木塔最高层的南门之上的外檐;一是明武宗朱厚照题的“天下奇观”四字,置于第四层南门之上的外檐。左、右各有一块立匾,分别题为“金城”、“雁塔”,这是因为在秦汉时期,应县属雁门郡,故称“雁塔”;唐时,应县为“金城”县,故称“金城”。第三层南门檐下的“释迦塔”三个雄劲庄重的楷书大字,是金代明昌五年昭信校尉西京路盐使判官王瓛所书。在“释迦塔”三个大字左、右侧共刻236字,其右是金、明四次建牌和重妆的记载,其左是“释迦塔”三字书写者的官职、姓名以及金、元两次增修木塔的简要经过,这些刻字是考证木塔历史的珍贵资料。木塔内的对联同样令行人驻足观瞻。如第二层南门外的木联“拔地擎天四面云山拱一柱,乘风步月万家烟火接层霄”。第三层南门外木联“俯瞩桑干滚滚波涛萦似带,遥临恒岳苍苍岫嶂屹如屏”。第四层南门外木联“点崄透云霞西望雁门丹岫小,玲珑侵碧汉南瞻龙首翠峰低”。

在塔基南的月台前,陈放着一块巨石,石青碧色,中有白线横贯其间,形肖云汉。金、元时,寺僧建亭保护亭匾“天河景”。明万历时,明人田中颖纂刻“云汉石”三字于其上,放置于现处。此石传说有两种,一说是天上掉下来的,一说是建塔掘基所得,据考证后者可信。

木塔的底层东南墙壁上,镶嵌有二尺许的一块石碑。此碑相传为唐晋王李克用墓上石,光明如镜,能照见人物,惜元末兵焚,断为数截,明正德年间,镇守太监刘祥,刻诗于其上,使碑石失去了明亮如镜的原貌。

木塔在建筑艺术上,使用了楼阁式建筑方法,并广泛采用了斗拱结构。全塔共采用斗拱54种,式样繁复,构筑奇巧,可谓集斗拱形式之大成。每朵斗拱都有一定的组合方式,有的将梁、枋、柱连成一个整体,每层都形成一个八边形中空结构层。其设计科学,构造精细,在古代建筑艺术中达到了最高的水平,至今仍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辽时,之所以能够在应县建造这样一座宏伟建筑,据说同应籍人萧孝穆(原名陈六)之女、辽兴宗(耶律宗真)之仁懿皇后——萧皇后有关。当时,兴宗皇帝夫妇都信佛、仰佛,便动用全国力量修筑寺庙、佛堂,辽史记载的辽清宁八年在大同建华严寺就是一例。仁懿皇后属应县人,为彰显一门三后、一家三王的累世功勋并为亲人祈福,也用于军事守望,在兴宗皇帝的支持下,一座巍峨壮观的应县木塔便在应州矗立起来了。木塔一层的前门照壁上供养的三女画像,据考证是圣宗钦爱皇后,兴宗仁懿皇后,道宗宣懿皇后。后门照壁上供养的三男画像,为晋王萧孝穆、陈王萧知足、楚王萧无曲。

应县木塔历朝历代都进行了维修和加固,虽经九百馀年的风雨侵蚀,又几遭地震、洪水、战火的危害,仍傲然屹立如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先后三次拨专款对各层楼顶、楼梯、楼板、围栏,以及部分大梁、槽柱等进行了加固和维修,使这座玲珑宝塔悠久的历史、独特高超的建筑艺术大放异彩,吸引着国内外广大旅游者参观游览。

应县木塔解说词

应县木塔全名叫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佛宫寺意思就是佛陀的宫殿、寺院,释迦塔意思是供奉释迦牟尼真身遗骨的木塔。它是佛宫寺的主体建筑。

我们现在站的这个位置是佛宫寺的入口,标志是一座三楼四柱歇山顶的牌坊,明间横额上刻“浮图宝刹”四字。佛宫寺院整个中轴线上由此往北依次为山门、木塔、大雄宝殿,寺院前部东西两侧还有钟楼、鼓楼,后面有东西配殿厢房,据史料记载,佛宫寺在金元时期规模宏大,拥有土地40余顷,僧人300多名。到了清代,寺院规模日趋缩小到现在这个样子。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建筑是佛宫寺的门面叫山门,它是1999年在原山门遗址上恢复重建的,建成后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亲笔题匾“佛宫寺”。

好,请大家随我进寺院内参观。

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佛宫寺的主要建筑应县木塔,当大家看到这座雄伟壮观、玲珑剔透的纯木结构建筑时,是否会产生一种顶天立地天柱地轴之感?

应县木塔建于辽代清宁二年,也就是公元1056年。到2006年已经有950年的历史了。塔高67.31米,相当于现代建筑的20层楼房高。总重量7000多吨。木塔外观平面八角,有五层六檐,内设四个暗层,实为九层、从建筑技艺及建筑材料的角度讲,它与法国的艾菲尔铁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并列为世界三大奇塔。

塔,也叫佛塔或浮屠,起源于印度,是用来埋藏或保存佛主舍利的建筑物。前边讲过,佛宫寺释迦塔就是在佛陀宫殿建造的一座供奉释迦牟尼真身遗骨的佛塔。相传,释迦牟尼涅磐后留下四颗舍利佛牙,其中一颗供奉在斯里兰卡的康提佛寺,一颗供奉在北京的灵光寺,另两颗被捷疾罗刹盗走。佛教界对此有一种说法称,一颗上天,一颗入地。一颗佛牙价值半个地球。如若发现,可能在一处。应县木塔在1974年维修时发现了两枚舍利佛牙,与佛教界流传的说法正好吻合。《释门要览》中说不知下落的两枚佛牙“流入北地,建木浮图以供之”,“北地”即北方,“木浮图”即木塔。这就充分说明应县木塔的建塔宗旨是倾全国之力建造的一座供奉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佛塔。释迦塔内供奉的两颗为世界佛教界及其信众尊崇的圣物佛牙舍利,分别盛装在两个银椁之内,以七宝顶礼,盛装形制同《妙法莲花经》、《阿弥陀经》、《般若经》、《无量寿经》、《智度记》等所载大致相同。七宝即金、银、琉璃(帝释珠)、玻璃(各色水晶)、砗磲(或云玛瑙、贝类)、赤珠、琥珀。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内供奉的佛牙,为佛陀灭度之后留下的灵牙,因牙身嵌有舍利子,称佛牙舍利。第一颗佛牙,牙身嵌有褚色舍利子,银椁盛放,蜡缬黄地白点提花黄罗经袱包裹,七宝顶礼,有金币2枚、政和通宝1枚、银箔2片、琥珀珠82粒,水晶珠、铜钱各1枚、香泥饼10块;第二颗佛牙,牙身嵌有白黄色舍利子,银椁盛放,黄罗经袱包裹,七宝顶礼,有水晶葫芦、水晶珠、串珠、沉香木、水晶石、铜钱、香泥饼;两颗佛牙舍利盛装形制完全符合佛教仪轨。

《佛祖统记》卷五十三有北天佛牙条记此事的内容:“唐·宣律师在西明寺行道,北天王太子以捷疾罗刹所授佛牙上于师”。北天王李靖与三太子哪吒以道教神力护持佛法,并发愿请佛陀灵牙到他的封地代国(也就是今天的应县)供奉。也即因此因缘,二颗佛牙在京师长安、河南洛阳等地供奉后,到达他们的家乡北地应县,建佛宫寺开始供州人瞻礼,并誓愿建木浮图以奉佛陀灵牙。此后又经唐五代晋王李克用、后唐明宗李嗣源、后唐庄宗李存勖、后晋高祖石敬塘,后汉高祖刘知远、北汉帝刘崇这些从西域芮芮国西来的沙陀柔然部族,在应县居住地连同他们从西域请来的佛祖顶骨舍利,肉身舍利和灵牙舍利一起供奉。顶礼百余年。到了笃信佛教的辽王朝应州籍萧太后时期,举五十多年国家之财力,兴建释迦塔,安奉佛陀舍利。今天,我们目睹到的佛牙舍利是在塔内的二、四层佛像中发现的,塔内的地宫还有可能瘗藏有佛陀的顶骨和肉身舍利。

公元1112年(辽保大五年),辽天祚帝因荒淫无道被金在应州新城(也就是应县)东30公里的余都谷所俘,辽朝遂亡,据应县当地人古老相传,女真后金统帅下令焚烧佛宫寺,大火三日不灭。眼看大火就要吞噬到释迦塔时,突然一声炸雷,瓢泼大雨从天而降,将大火泼灭,佛陀真身出现,惊得后金官兵数万人目瞪口呆,一齐下跪,口念佛号,释迦塔得以安然无恙。于是金统治者下令恢复佛宫寺寺庙建制。

公元14世纪初,明太祖朱元璋因家庭贫困,出家到应州佛宫寺,时寺院住持为独峰和尚。朱元璋统一中国后,敕独峰和尚在应州(今东崔庄村)建大安寺。明万历年间田蕙《应州志》载“洪武元年四月初八日,塔顶佛灯连明三夜,比昼尤光,烨烨不散。”吴法恒善士遂镌刻“奎光普照”牌匾悬挂于释迦塔。

公元1772年农历四月初八,释迦塔又放光三日,其时寺僧慧能大师在塔内放光通明之后,率寺院僧众400余人和州民众数万人礼佛七天,并镌刻“慈光远照”牌匾悬挂于释迦塔第三层。

公元199263日,释迦塔再次发光,塔周边群众数千人有幸目睹此奇观。2005117日,台湾著名高僧慧礼法师,这位被国内外佛学界誉为布袋菩萨的大师,第一次幸临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时,就感觉到佛宫寺释迦塔其名寓意深远,只有是佛祖的宫殿、佛祖的塔才会有此绝佳的寺院名和浮图名。200615日慧礼法师再次幸临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瞻礼七宝佛牙舍利时,佛牙突然放出橘红色光芒,照得法师半身透明通红,这一奇观被当时在场的应县政协主席张美蓉用像机拍了下来。

从建筑学角度讲,木塔塔身为楼阁式,整体构架全用木建,在结构上采用双层环形,空间框架,上层柱头插在下层柱头的枋上,并向内递收,形成一层比一层小的优美轮廓,构成两圈八角形的木环,逐层立柱,向上垒叠。全塔在结构上没用一颗铁钉子,全靠铆榫相互咬合,暗层加有许多斜撑子,组成完整而坚固的结构。全塔共使用五十四种不同形式的斗拱。人们称木塔为“斗拱博物馆”。塔顶立的铁刹,制作精致。站在塔下仰视,斗拱朵朵犹如百尺莲开,塔刹高耸,简直刺破云霄,真可谓“远看擎天柱,近似百尺莲”,使人惊叹不已。

底层南北各开一门,各层装有木制楼梯,可以逐级攀登至顶层,二层以上都设有平座栏杆,游人至此,凭栏远眺,桑干似带,恒山如屏。复上一层,景色境界为之一变,使人视野开阔,心旷神怡,确有“天宫高耸、同登极乐、天下奇观”之感。故三层门联上书:“放眼欲穿千里界,抠衣试上六层来”。三层南“俯瞩桑干滚滚波涛萦似带,遥临恒岳苍苍岫嶂屹如屏”。

古往今来,观瞻木塔成为许多人向往的乐事。历代君王臣子、达官显贵及不少文人墨客登塔抒怀,泼墨题字,内容丰富多彩,书法古朴精良。总括起来,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记载木塔的建造及维修年代的,如悬于三层南外檐的“释迦塔”一匾,是木塔上年代最久远的作品,它成于金明昌五年(1194),其上阴刻236字,记载了应县木塔古代几次维修的经过。二是赞美木塔的宏伟奇特,如明成祖朱棣驻跸此地,亲书“峻极神工”四字,明武宗朱厚照登塔时被木塔奇异造型所吸引,写下了“天下奇观”挂于塔上。三是宣传佛教教义,如“奎光普照”、“慈光远照”等。

这座巨型木塔的用材,绝大部分是落叶松,也有少量的榆木。据粗略计算,全塔共用原材10000立方米,用现代5吨卡车拉需2000多车。塔基的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相当于5个篮球场面积的总和。木塔结构之奇特,技艺之高超,工程之浩大,施工之复杂,抗震性之强,这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是罕见的。试想950多年前,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这数万立方米木材的砍伐和运输,几万个部件的加工制作,60多米高的高空操作,是多么困难啊!然而勤劳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发挥了高超的技艺,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于11世纪中期就能建成这座雄伟壮观、高耸入云的释迦塔。木塔经历了漫长的岁月,遭受到无数次自然和人为的破坏。据史书记载,元顺帝时大震7天,塔屹然不动。1926年阎冯在应县一战,木塔被200多发炮弹所击;三次解放应县,也留下了不少弹痕;1976年唐山大地震,塔上的96个风铃全部震响,时间持续一分多钟,尽管这样,木塔仍然安然无恙。可以说,应县木塔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是世界木结构建筑的典范。

也许有人会问,应州地处塞外,既无原始森林,古代又无好的运输工具,建塔用的10000多方松木从何而来?原来,距县城10公里的西北方向有一座丘陵叫黄花梁,古时,黄花梁古木参天,森林茂密。因修建木塔松木被砍伐殆尽,如今只剩下杨树了。

相传,应县木塔建成之初,神通广大的佛祖释迦牟尼在塔上放置了避雷、避火、避水、避尘四颗宝珠。因此,建造到今历时近千年木塔没有雷击、水淹、火焚记载。置身霄汉但塔内一尘不染。2003345日中央电视台十套节目《异想天开》栏目播出了上下两集的专题节目,应县两所中学学生就此问题进行了大胆探索解谜。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块陨石就是应县木塔避火的实例。传说应县木塔建成后,天地同庆,人神共贺。但天上的妖魔鬼怪伺机破坏,它们用雷击,塔上避雷珠大显神威;用火攻,避火珠针锋相对;用水淹,避水珠当仁不让。无奈,妖魔鬼怪就把一块星体像发射洲际导弹一样向木塔砸来,释迦牟尼佛指一弹,这块星体偏离方向,落入离应县10公里的桑干河里熄灭,留下现在这块不规则的陨石。塔台正中镶嵌的这块石叫八卦石,传说木塔建成后,佛祖释迦牟尼稳居其中,欲与他平起平坐的儒教祖师孔子和道教祖师太上老君前来祝贺。因为佛宫寺的山门正对着大成殿,佛祖与儒祖成了好邻居,终日礼上往来,好不快乐。惟有道教在这里似乎没有市场,太上老君很是生气,便拂袖而去。张天师知道后,为了缓和气氛,和睦相处,特地把一张阴阳八卦图送到佛宫寺。佛祖慈悲,将此图化作石图,留在寺中,也算给道教留下了一席之地。二层塔台前这块大青石叫云汉石,据《应州志》载,此石是辽代建塔时掘基所得。

大家随我上塔台参观。登上塔台,大家可以看到木塔最底层,承受压力最大的二十四根柱子。相传木塔建成后,引起如来佛祖的重视,他经常为木塔的延年益寿想办法。他想如能让二十四根柱子轮流休息,柱子的寿命延长了,木塔寿命也就延长了。于是,召集各路神仙献计献策,最后四大天王想出个办法,让三百六十五个天兵天将每天轮流替一根柱子支撑木塔,从此,二十四根柱子中每天有一根柱子在轮流休息。有细心人曾用长马尾从柱子下拉过,以检验哪根柱子在休息。若大家有兴趣也不妨试试看哪根柱子在休息。

有一种传说称:应县木塔是鲁班所建。说的是鲁班和技艺高超的绣女妹妹赛艺。妹妹称一夜能绣12双绣花鞋,哥哥称一晚能建12层木塔,兄妹二人各不相让,一天晚上摆开赛场,刚过三更,妹妹做的12双绣花鞋只剩一双鞋口没有缉住,她觉得赢哥哥是十拿九稳了,不由的想偷看虚实。她走到寺院门口一看,只见哥哥一座十二层木塔已盖起,便急忙转身回家。再说鲁班这里,十二层木塔建成后,压得土地爷大声喊叫“我受不了啦”、“我受不了啦”。鲁班一看,果然木塔一直往下陷,他举手一扇,把上面六层打到内蒙古一带,留下的六层慢慢钻出地面,这便是现在的释迦木塔。由于用力过猛,塔身向东北方向稍有倾斜,这就是木塔如今扭曲变形的根源。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应县木塔历经千年沧桑,就像一位古稀老人,经不起游人踩他的肩膀。因此,很对不起,今天大家不能登塔参观。不过从1989年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考察木塔并就修缮木塔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后,国家已将应县木塔的修缮保护工作列入重要日程。不久的将来要对木塔进行全面彻底的修缮,工程完成后欢迎大家光临参观,到那时可以随心拾级而上,一览众山小了。

应县木塔匾额

大寺门牌楼横额(2

浮图宝刹(阳面,清·傅登荣)

千仞玲珑(阴面,清·傅登荣)

木塔第一层(6

天柱地轴(外槽南,明·田蕙)

万古观瞻(南门上方檐下,清·章弘)

百尺莲开(副阶外檐西南次间,清·吴法恒)

法海慧莲(北门上方檐下,清·吴法恒)

永镇金城(副阶外檐北面明间,清·陆叙钊)

奎光普照(副阶外檐东南次间,清·吴法恒)

木塔第二层(10

正直(平座外,“天柱地轴”匾之上,清·李佳士)

天宫高耸(外檐正南,清·李恕)

古迹重新(内槽南,清·图勒孙)

香云普注(外檐西,清·缸坊行)

鹫岭无异(内槽西,清·崔显岩)

中立不倚(外檐北面,清·萧纲)

重修匾记(内檐北,清·绅商共建,匾文完好)

香风花雨(内槽东北,清·张曜)

慈光远照(外檐东,清·油坊行)

大法力(内槽东,清·黄应元)

木塔第三层(10

释迦塔(外檐南,金·王瓛)

霄汉凭临(内槽南,清·严昉)

花宫仙梵(外檐西,清·布铺行)

灵山未敬(外檐北,民国·薛恩荣)

第一浮图(内槽北,清·常安)

仰之弥高(内檐北,清·毛某)

天华云锦(外槽东,清·当铺行)

皈依佛(内槽东,清·临生督工生员等立)

荡胸云外(内槽东,清·夏之芳)

峻极于天(外檐东南,清·任绪瀛)

木塔第四层(13

天下奇观(外檐南,明·武宗朱厚照)

金城(在“释伽塔”匾左侧)

雁塔(在“释伽塔”匾右侧)

洗涤尘心(内槽南,清·孙讚)

奎曜增辉(内槽南,清·李恕)

留白云(内槽西南,清·徐仗林等)

重新真会(外檐西,清·杨乘运)

文笔参天(内槽西,清·章世鵷,章世凤)

高出云表(内槽北,清·章世麟)

庄严法相(内槽东北,清·高紫绶等)

突兀碧空(内槽东,清·章世麟等)

万象逢春(外檐东,清·杂坊碾坊行)

壮观(外檐东南,清·常礼)

木塔第五层(12

峻极神工(外檐南,明·成祖朱棣)

望嵩(内槽南,明·薛敬之)

木德参天(内檐南,清·刘仕伟)

修塔记(内檐南,民国·薛恩荣,匾文完好)

修塔记事(内檐西,清·章弘,匾文完好)

在半天(内槽西北,清·闫廷弼、张桢、丰满仲)

拱辰(外檐北,明·薛敬之)

慈云普济(内槽北,清·德音)

近日低云(内槽东北,清·马良、张伦等)

玩海(外檐东,明·薛敬之)

上接云天(内槽东,清·罕班)

毗卢真境(内槽东南,清·成顺二等)

古今名人咏塔诗词选

应州宝宫寺大殿

金·元好问

缥缈层檐风翼张,

南山相望郁苍苍。

七重宝树围金界,

十色雯华拥画梁。

竭国想从辽盛日,

阅人真是鲁灵光。

请看孔释谁消长,

林庙而今草又荒。

元好问,山西忻州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金代著名文学家,曾任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等职。作品有《元遗山先生全集》。

题应州塔

明·曾韬

玲珑峻碧倚苍穹,

海宇浮图第一工。

百亩址基璇地轴,

六层铃舌弄天风。

观瞻独出沙陀外,

登尝番从殿腹中。

几欲壮怀发豪兴,

借为文笔写长空。

曾韬,直隶山海卫人,进士,明成化十一年(1475)任应州儒学学正。

木塔玲珑

明·薛敬之

想曳公输巧,

浮图斧凿精。

檐牙帮汉啄,

玲口近天清。

月入围廊遍,

风来绕栋轻。

远揆金祚日,

何似福生灵。

薛敬之,陕西渭南人,明成化二十年(1484)任应州知州,后升任浙江金华府同知。

登应州宝宫寺木塔

明·冯清

边城暂憩梵宫游,

直上浮图百尺楼。

势入云霄胸次豁,

光依日月宠恩优。

名山胜水看无际,

世态民风望末周。

行色匆匆一登赏,

情廉后乐与先忧。

冯清,顺天府宛平人,明弘治进士,正德十四年规划宣(宣化)大(大同)二府边务。

登释迦塔

明·刘祥

孤标紫塞势峥嵘,

西北长天赖此擎。

指顾山川凭斗立,

追陪杯酒踏云行。

皇风身沐吟怀爽,

白日心悬壮志宏。

共喜晴明无点翳,

东南追望祝升平。

刘祥,明正德年间御马太监,诗碑嵌在木塔一层外墙上。

李宪台邀登应州塔

明·张烨

持节西巡忆旧游,

浮图峻拟摘星楼。

三千世界供高眺,

百二山河入望眸。

恰遇神仙登阆苑,

恍同学士步瀛州。

擎天手段公输力,

巩固皇图亿万秋。

张烨,明万历年间太监,诗碑嵌在木塔一层外墙上。

木塔玲珑

明·田蕙

突兀浮图倚碧空,

百年雄镇梵王宫。

佛灯夜半连星斗,

不二天门劫宇中。

田蕙,应州人,明万历进士。始任陕西蒲城县令,后升任户部主事、通政司左参议、左通政使等。辞官家居期间,与应州牧王有容合作纂修《应州志》,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刊印。

题应州释迦塔

明·夏景

木塔营成不计年,

差参飞槛倚云边。

山川凝望多清趣,

遥指京华路一千。

夏景,明山西按察司佥事。

秋日登佛宫寺木塔

明·吴炯

木塔凌霄造化工,

振衣绝顶俯飞鸿。

浑河近涌秋涛白,

恒岳遥衔日影红。

云汉人题辽代石,

桑榆僧指晋王宫。

六层人立云霄际,

万里关山一望中。

吴炯,字晋明,上海松江县人,万历进士,任兵部侍郎,南京太仆寺卿。

题应州塔

明·袁宏

公余闲上梵王楼,

直造凌虚绝顶头。

大地河山归一撮,

周天日月走双球。

光摇银海轻千里,

势入云霄隘九州。

后乐先忧平素志,

驱驰赢得鬓飞秋。

袁宏,明太仆寺卿。

木塔

明·王皋如

木塔浮图控大荒,

疑从东极徙扶桑。

朝云近拂雕甍湿,

夜月偏生曲槛凉。

突兀九层持地轴,

波罗三藐发天光。

而今舍利犹存否?

只与骚人壮锦囊。

王皋如,关中人,明代任永平府同知。

木塔玲珑

明·杨英

浮图创建几经年,

非石非砖巧竞妍。

远视沙陀荒草合,

上观冲漠晓云连。

七层洞达来风月,

百尺玲珑见斗缠。

亘古迄今城异景,

登临宁不赋诗篇。

杨英,明把总都指挥。

题塔

明·乔宇

直上栏杆面面迎,

盘空万木费支撑。

山川一览云中胜,

烽火遥连塞上兵。

岁纪辽金留往迹,

郡经秦汉有威名。

云梯踏遍穹窿顶,

蜂蚁纷纷下界行。

乔宇,山西平定人,明吏部尚书。

题释迦塔

明·郭显忠

山势蜿蜒抱水滨,

浮图千仞起城堙。

乾坤此处开双眼,

夷夏于今拱一人。

北镇燕云皇舆壮,

南瞻宫阙紫宸新。

登高却忆千年事,

瀚海居胥仔细询。

郭显忠,明山西左布政使。

柳梢青·应州客感

清·朱彝尊

    金风城偏,沙攒细草,

柳擘晴绵。九十春来,连霄

雁底,几日花前。禁地塞北

峰烟,虚想象,湖南扣舷。

梦里频归,愁边易碎,不似

当年。

柳梢青,词牌名。

朱彝尊,浙江秀水人,是明皇族后代。任过翰林院检讨,为康熙近臣,著作较多,参修明史。康熙五年游应州。

应州

清·顾炎武

(一)

漯南宫阙尽,

一塔挂青天。

法象三千界,

华戎五百年。

空幡摇夜月,

孤磬落秋烟。

顿觉诸缘减,

临风独洒然。

(二)

尚忆沙陀事,

明宗此郡生。

艰难当乱世,

太息轸遗氓。

彩风留荒井,

龙文照古城。

焚香祝天愿,

果得见升平。

顾炎武,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学者,曾遍游华北。著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亭林诗文集》等。

登应州佛宫寺塔

清·冯云让

天应檐前出,

人家象外过。

川光迎旭散,

秋色傍城多。

独立增幽感,

奇怀发浩歌。

年来凭吊意,

今古复如何?

冯云让,山西代县人,清顺治进士,大同府教授。

木塔玲珑

清·萧纲

昔仰神工丽,

今知梵宇崇。

七层接九霄,

八面巧玲珑。

俯瞰山河近,

遥瞻昂毕空。

登临一凭眺,

身世已乘风。

萧纲,清雍正年间,应州知州,曾编修《应州志》。

木塔玲珑

清·林元藩

辽人削木显神工,

大与扰人技弗同。

四面菩萨五色相,

七层栏八方风。

银灯珠树连星斗,

金殿瑶花胜彩虹。

文笔凌霄云塞外,

巍巍独镇梵王宫。

林元藩,广东澄海人,清应州守备。

登应州木塔

清·邓克劭

塔势峥嵘插碧天,

身登绝顶出尘缘。

俯窥高鸟秋光里,

遥指孤城落照边。

四镇云山晴拱翠,

三岗草木晚含烟。

乡关咫尺东南望,

大漠苍苍一气连。

邓克劭,山西灵丘县人,清诸生。著作有《自适集》。

应州木塔歌

清·张开东

君不见,

应州木塔高,

佛宫下视舍利,

四万八千皆儿童。

五十六年太摩苍穹,

朱槛八面开玲珑。

突若黄河砥柱嵯峨峰,

又若沧海尾间气溟。

不知建在何年始,

但见石幢注辽清宁中。

元顺之朝地大震,

塔旁瓦屋同飞蓬。

惟有此塔,

几然不动如山岳,

宁非神鳌蟠踞,

负其雄?

我来振衣登绝顶,

两腋飒飒扬天风。

南望雁门北恒代,

河流一线西复东。

呼仙子,

招云鸿,

我欲乘之极凌空。

张开东,湖北蒲沂人,清代著名诗人,曾坐独轮车遍游五岳,这首诗是他路过应州时写的。

登塔远眺

清·臧寅

玲珑古塔云烟里,

擎天一柱势不倚。

大木周遭世所稀,

是谁结构严如此?

闻说辽时始创基,

民力不知劳几许!

六檐八角面面通,

三十六寻巍巍起。

雁门存缺此当弥,

龙山远峙肩相比。

恒岭遥分海日红,

座视桑干一襟水。

车马纷纷蜂蚁行,

孤城如弹小眼底。

黍禾何处晋王宫?

笑指单于无寸址。

俯仰之间感慨多,

且向长空叹观止。

忽闻铃舌弄天风,

唤醒尘寰诸佛子。

翘然有志摄云梯,

拾级层层不可已。

愿如鸿渐用为仪,

振翼九天窥万里。

臧寅,应州人,清咸丰年间甲寅恩贡。这首诗是编撰县志时搜集到的手稿。

题应县木塔

萧克

甫别悬空寺,

又登八角楼。

云中多胜迹,

二者冠神州。

萧克,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木塔远眺

程思远

登塔凭栏眺,

翠微若画图。

河山无限好,

前途不可估。

程思远(1908——2005),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木塔肝胆

吕正操

应县木塔插云天,

峻立千载戍边关。

沙打风吹全无畏,

长留肝胆在人间。

吕正操,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题应县木塔

赵朴初

塔开多宝献神通,

木德参天未有终。

辽藏千年哀灭尽,

不期鳞爪示金龙。

赵朴初,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看了1974年在木塔发现的辽代秘藏后,题写了这首诗。

应县木塔

刘苏

应州古塔举世闻,

高耸入云瞰雁门。

巧夺天工非神赐,

实乃群英巧手成。

刘苏,应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题应县木塔

袁宝华

雁北山川称奇雄,

魏寺辽塔负盛名。

毕竟人工夺天巧,

毋忘血染战旗红。

袁宝华,作于1982516,时任国家经委副主任。

应县木塔留题

杜导正

半生梦游兮故乡城,

盛世春日兮梦成真。

  花团锦簇兮人杰地灵,

  登高极目兮前程无垠。

杜导正,山西定襄人,1942年曾在应县工作。曾任《光明日报》社社长、新闻出版总署署长。

题应县木塔

张庚

五重古塔,

存世千龄。

沧桑历尽,

巍然独存。

人民智慧,

祖国文明。

发扬光大,

在我后人。

张庚,戏剧理论家,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戏剧报》主编。

应县木塔

刘舒侠

近天低云应州塔,

远眺漠北笼烟霞。

耶佛挥鞭亦尚文,

何记塞外野人家。

刘舒侠,作于19837月,曾任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部长。

西江月·赞应县木塔

姚文锦

拔地擎天一柱,

栉风沐雨千年。

  俯首难共俗人言,

只与星斗相连。

忽地云封烟锁,

瞬然日丽景妍。

  古往今来总如此,

我自无挂无牵。

姚文锦,曾任山西浑源县县长,山西人民出版社总编。

登应县木塔

李尧

一柱擎天百世雄,

八角横空小金城。

西迎桑干绿掩水,

东望恒岳烟绕峰。

嘉田禾涌报丰岁,

老街楼起展新容。

物宝天华桑梓好,

人杰地灵看后生。

李尧,应县人,曾任朔州市副市长。

应县木塔礼赞

樊茂枝

应县释迦塔,

天下称奇观。

通体纯木构,

无钉榫卯联。

塔高六十七,

峻极指云天。

用材两千方,

工程史无前。

斗拱五十四,

坚实又壮观。

层层开莲花,

九级六出檐。

技艺公输巧,

柱擎天地间。

华夏一瑰宝,

建造近千年。

     大震仍正直(注),

炮击无损颜。

栉风沐雨立,

本固构架坚。

拒腐不生虫,

神工秘艺现。

做人应如斯,

本色固不变。

求实并开拓,

公正亦清廉。

勤政只为民,

民乐己心甜。

物我两相忘,

傲立永不弯。

                          19878  应县

注:木塔第二层平座外有悬匾“正直”二字。余以为木塔能矗立千年,虽经地震、炮击而不倒,风雨侵蚀而不腐,皆因其然,做人亦应如斯,故酷爱之。

应县木塔楹联

二层南门:

拔地擎天四面云山拱一柱

乘风步月万家烟火接层霄

二层东门:

高接恒峰云在槛

遥临桑渡水围城

三层南门:

俯瞩桑干滚滚波涛萦似带

遥临恒岳苍苍岫嶂屹如屏

三层东门:

放眼欲穷千里界

抠衣试上六层来

四层南门:

点崄透云霞西望雁门丹岫小

玲珑侵碧汉南瞻龙首翠峰低

四层东门:

俨如月窟同登眺

恍有天梯许共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