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

  • 发布时间: 2016-03-03
  • 作者: 暂无
  • 阅读次数: 96

我市地貌轮廓总体上是北、西、南三面环山,山势较高,中间是桑干河域冲积平原,相对较低,呈倒“V”字结构。全市地貌划分为山地、丘陵和平原三个单元。山地面积为281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6.5%;丘陵面积364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4.3%;平原面积416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9.2%。

地势形态

朔州地处黄土高原,西北部是洪涛山山脉,主峰大贝山海拔1947米;西南是管涔山山脉,主峰黑驼山海拔2147米;东南为恒山山脉,呈东北——西南向展布,主峰馒头山海拔2426米(为我市最高峰)。朔州盆地区属大同盆地,为一东北——西南向的长条状的半封闭盆地,地形较平坦开阔,平行于桑干河谷的地面坡度为180011000,垂直于桑干河谷方向的地面由近山1200逐渐减缓至11200,盆地最宽处48.5公里。盆地高程一般在1000米以上,最低点桑干河出界处(怀仁吉家庄一带)高程为970米。山区和盆地的相对高差约1000米左右。

境内海拔1600米以上的山峰有140多座。主要山峰有:

    卧羊场  位于应县东南部,属恒山山系。在尧峪村北,与浑源交界。西北——东南走向,境内面积约2.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333.4米,为朔州第二高山。山里有一洞,牧羊人在此避雨,且山脚下亦是经常卧羊的地方,故此得名。

洪涛山  位于朔城区和山阴县境内,呈东北——西南走向,属阴山山脉,总面积353平方公里,周长57公里。山岭纵横,峰峦叠嶂,主峰大贝山海拔1947米。山上植物稀少,岩石裸露,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煤田总面积250平方公里,总储量83亿吨,是山西省煤炭资源重地,此外还有方解石、铁矿石、高岭土等。因山峰高低起伏似洪涛而得名。      

翠薇山  位于山阴县东南部,系恒山余支,东连浑源县,西至雁门关,南跨代县,北接山阴盆地。总面积99.3平方公里。主峰馒头山海拔2426米,为朔州第一高山。山脉走向由东向西延伸,以花岗片麻岩为主。山上植物繁茂,灌木较多,还有华北落叶松和桦木等。山坡上烽火台间断出现,是古代争战重地之一。因山上灌木类植物生长茂密青翠,故名。

黑驼山  位于朔城区暖崖乡和平鲁区井坪镇交界处,周长约15公里,主峰海拔2147.2米。山上有唐昭宗第三子李祁的墓,名为丰王古墓。过去交通不便,1990年暖崖乡政府组织在此造林修路,通了芦家岭——黑驼山——范家岭环形公路。该山高出相连之群山,百里处望之,皆见云起西北,紫气氤氲,又因此山高低起伏,好似驼峰,故名黑驼山,又名黑垛山。

紫金山  位于朔城区东南30公里处,周长约25公里,主峰海拔2122米,山上灌木丛生,野兽出没,为朔城区南部与宁武县的分界线。此山生长一种名曰紫荆的落叶灌木,可入中药,因植被得名紫荆山,后谐音为紫金山。

儿女山  位于朔城区西25公里,主峰海拔1938米,周长约7公里。山坡宽大,是发展畜牧业的良好基地。相传过去人们来到这里,从沟底往山上拿几块石头就表示以后能养几个儿女。现在主峰上有形状像圆锥的一堆石头,据说是行人路过此处扔石逐渐堆积而成的,因此取名儿女山。

地貌类型

根据成因及现代形态,自山区到盆地依次划为:构造剥蚀(灰岩)中高山区、构造剥蚀(砂页岩)及溶蚀(灰岩)低山丘陵区、冲洪积扇裙倾斜平原区和冲湖积平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