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润武“朔州大讲堂”谈“戏曲身段与生活的结合”

  • 发布时间: 2014-10-18
  • 作者: 暂无
  • 阅读次数: 90

 10月18日下午,市图书馆举办了第72期朔州大讲堂,本期邀请到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戏曲、导演、戏曲教育家赵润武作了题为《戏曲身段与生活的结合》的讲座。

  赵润武,国家二级导演,现为中国戏剧家协会山西分会会员,朔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戏剧专业委员会会长,朔州市戏曲、曲艺家协会理事,朔州市三晋文化研究会理事。

                                                       赵润武作讲座

  1947年学艺洪涛剧社,1951年后新生剧团、山西省晋剧一团演员。1961后山西文水剧团、陕西子州晋剧团担任副团长、导演、武功教练。1966年朔县大秧歌副团长、导演、武功教练。2007年导演大秧歌《泥窑》赴京展演,获文化部颁发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证书。2012年排练节目参加中联部、省外事办考查地方戏曲汇报演出,他担任晚会总导演受到领导表场。

讲座现场,赵老师结合自己多年对戏曲身段的不断继承和实践创作分享了在传统戏曲中各式身段的表现形式和台步分类方面的经验和观点。他提到戏曲艺术有着它成套、固定的表演手段,如“四功五法唱、念、做、打手眼神法步而戏曲身段是表演程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唯有戏曲表演程式中的身段是其他表演艺术所不具备的。

为使现场观众深刻了解戏曲身段,赵老师从最简单的比拟手势到复杂的武打技巧进行现场演绎的一举一动都有尺寸,一看一望都有规定。在塑势造型、形体动作、比拟手势、步法行进、眼法传神上都有独特色彩的身法韵律。

现场精彩的讲演和生动的表演得到在座观众的大力赞赏,一些观众深有感触,认为戏曲身段虽源于生活,但绝不是对生活的照搬和摹仿它是经过历代戏曲表演艺术家们根据生活不断提炼、加工和组织,我们要珍惜并发扬这舞台实践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艺术遗产。

                                                                                   (文/郝湘俊      图/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