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2014-11-05 |
“国家数字图书馆的各类数据急剧增长,迎来了大数据时代。”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魏大威在11月5日召开的2014图书馆现代技术研讨会上,谈到大数据时代下数字图书馆建设问题时指出,图书馆需要充分依托大数据这一技术,推动数字资源整合,提高服务能力。 数字图书馆遇挑战 “各类型数据急剧增长,正朝着海量数据方向发展,国家数字图书馆面临着数字资源长期保存、资源整合、信息安全以及服务创新等多方面的挑战。”魏大威介绍说,截至2013年底,国家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总量已达到874.5TB,其中自建数字资源量为737.9TB,网络信息采集量达45.7TB,外购中外文数据库共计273个,文津搜索汇集的元数据已达2.9亿条;随着读者服务扩展至计算机、数字电视、手机、手持阅读器、平板电脑、电子触摸屏等多种服务终端,服务量的不断增加,各业务系统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日志数据,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用户行为信息,例如,Aleph系统日均产生日志数据约20GB,文津搜索系统日均产生日志数据大于300G。 将建立超大型元数据仓储 魏大威指出,面临新的环境、背景,国家图书馆为实现传统业务与数字图书馆业务高度融合,最大限度发挥国家图书馆服务效能,把资源整合作为工作抓手。 他进一步强调,进行数字资源整合必须结合大数据特点和资源现状,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博采众长,突出特色,分阶段、有计划的实施。建立超大型元数据仓储是未来数字图书馆进行资源整合的思路之一,从而实现资源的统一聚合与一站式检索,将云服务与关联数据结合起来实现数字馆藏的组织和聚合,构建“资源——用户”关系模型等思路展开工作,但资源整合也面临着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挑战。 知识图谱可视化展示给读者 来自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管理局的陈伟明介绍了新加坡图书管理部门的服务理念及经验,即以人为本,以科技为中心。他们从最早采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来提升客户体验,实现了随时还书快捷借阅,到逐步实现资料多元化、数码化,检索网页可以针对不同平台自动调整显示,如今已建立一站式电子刊物平台,进入APP市场,便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需求。 大数据环境下,面对信息“快速、简单、准确”的要求,魏大威强调,数字图书馆要全面提升服务能力。他建议:数字图书馆未来需加大资源的揭示力度,提供一站式服务,通过异构数字资源的融合、聚类和重组使资源从数据层的揭示与展现转向信息层、知识层的深度服务;利用时间轴、地域轴等知识图谱可视化展示方式将资源呈现给用户;依托融合的物联网、移动通信网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最终实现为用户提供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的接收;加强用户数据分析,实现个性服务;促进业界合作建设,实现共知共享。
编辑 综合业务部 樊霞 |